直击中考(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
5.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云南元谋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7.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8.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9.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11.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12.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3.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14.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 D.孙中山陵
15.下图是宜昌市西陵山的螺祖庙,庙内供奉的是民间称为“蚕母娘娘”的螺祖。相传,她的丈夫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 )

A.尧
B.舜
C.炎帝
D.黄帝
16.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下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17.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一位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一毒”。他是(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18.“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9.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0.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1.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

A.王都与封国都邑 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郡府 D.均为郡府
2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秦始皇 B.齐桓公 C.启 D.禹
23.“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 )
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24.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列制度创建于西周时期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25.“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6.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27.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应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29.“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30.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31.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最主要表现是( )
A.争霸战争频繁 B.铁器、牛耕使用
C.封建制度确立 D.诸子百家争鸣
3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读下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

A.① B.② C.③ D.④
33.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34.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35.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泰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36.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7.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
A.禅让制
B.土地私有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38.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39.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材料分析题
2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摘自《岳麓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