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考(二)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选择题。
1.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
D.汉武帝削弱封国
2.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正式通车,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我国古代
(朝代)在这一带开凿人工运河,成为后世沟通南北的水路通道( )
A.汉
B.秦
C.唐
D.元
3.“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实行的统治政策。(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秦王最后“扫”的是( )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魏国
5.观察秦朝疆域图(见下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请你判断秦朝疆域最西到达今天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陕西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7.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下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8.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唐朝
9.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1.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 )
A.夏禹
B.汉武帝 C.秦始皇
D.唐太宗
12.秦朝御史大夫分管的是( )
A.行政
B.军事
C.监察 D.县令任命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

A
B C
D
14.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15.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就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而言,不具进步意义的是( )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C.修筑万里长城
D.焚书坑儒
16.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史实与其不符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17.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18.观察下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 )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司马相如
21.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 )
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
2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下图反映的是( )

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24.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25.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6.今年,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早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设置官员管辖新疆,其最高军政长官名称为(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北庭都护
D.伊利将军
27.下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你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

A.西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西汉的成都
D.西汉的河西走廊
28.细君和解忧公主的故事在新疆广为流传。下列史实与她们有关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乌孙与汉朝联姻 D.回鹘与唐朝和亲
29.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 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30.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古代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巨大的是( )
A.董仲舒
B.张骞
C.玄奘
D.鉴真
31.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国( )
A.咸阳
B.长安
C.大都 D.京师
32.下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 D.玄奘印度取经
33.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4.2010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办年度考古学论坛,“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被列为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普遍关注。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C.完成北方的统一
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35.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刘备
C.孝文帝
D.曹丕
36.2009年12月28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发掘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下列事情中,曹操所做的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建立魏国
37.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操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8.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39.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
4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41.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2.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施行仁政
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
43.“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说汉语 B.穿汉服 C.改汉姓 D.以法治国
44.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融合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45.实行向汉族学习的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是( )
A.商鞅
B.北魏孝文帝 C.齐桓公
D.成吉思汗
46.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以下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
A.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统一度量衡
D.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47.(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对于诏令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朝廷必须说汉语,违反者免其官职
B.采用汉族的法律,惩治违法的官员
C.朝廷令所有的鲜卑人都说汉语
D.朝廷有权惩处违法官员
48.下列改革,以促进民族融合为目的的是( )
A.商鞅变法
B.伯里克利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4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
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50.“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昕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
A.迁都洛阳
B.实行官吏俸禄制
C.颁布均田令
D.讲汉语
二、填空题
51.西汉时期开通的“
▲ ”成为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明朝前期的 ▲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架起了中外友好交往的海上桥梁。
52.2010年5月17日~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必将对新疆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少数“疆独”分子却一再挑起事端(如下图),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国家分裂。他们的这些行径遭到全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一致谴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从此,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在内,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时期,新疆维吾尔族祖先回纥与唐政府关系友好,
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清朝乾隆年间,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
,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鸦片战争以后,新疆地区曾遭到英、俄等国的侵略,面临危机,清政府派遣
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5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北魏 ▲ 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 。
三、材料分析题
5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溅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55.观察下列两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秦朝疆域图
图二 明长城
请回答:
(1)图一中秦的统一是由谁完成的?哪次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图一和图二中长城的修建分别是为了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依据图二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
(3)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都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战争与冲突。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5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现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邹枚路传》
材料二

秦朝疆域及交通图
材料三

唐朝中外交通图
请回答:(1)读图填空:秦朝定都 ,唐朝定都长安,时间相隔 年。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交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内容,对你有何启示?
5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再举一例该事件中的措施。
(2)材料二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
(3)材料三反映清朝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壮举,清政府对东归英雄们的的态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