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济川中学初二物理11-12期末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数值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a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 B. 人步行时的速度约1.4m/s
C.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 刘翔跑完110m栏全程用时约8s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上课时,小明和亮亮“窃窃私语”是指他俩说话时音调低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3. 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晾干——液化
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消失了——汽化 D.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4. 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5.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1)、(3) D.
(3)、(4)
6. 下列现象中,不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 B. 手影会随手形改变
C. 雨后彩虹
D.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7. 在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后,四位同学画出了小丑玩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的物、像关系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是( )

8. 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
A. 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 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9.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②“小孔成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写字台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10. 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1. 三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的速度分别为:甲是3.5km/h,乙是1m/s,丙是63m/min,则谁最先登上山顶(
)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12.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 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6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后计时与看到冒烟后计时,两种情况下所计时间相差约
秒,为了计时准确应在 (选填“听到枪声”,“看到冒烟”)后开始计时。
14. 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 cm。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15. 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其中“海上明月”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16.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会 成水。(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 ,反射角等于
度。
18.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的(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9. 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 (红外线、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将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它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 (“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20. 当你站在大润发超市中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以 为参照物,你是运动的;以
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
21. 小唐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唐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一种即可)。

22.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三、解答题(本题共9小题,共50分。)
23.(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光路图。
(1)请在图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线状发光物体AB,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6分)瑞瑞同学勤学好问,善于观察和思考.寒假期间,他乘如图所示的火车去北京时,观察到所乘坐的火车共有16节车厢(包括火车头),上车后又请教了乘务员阿姨,知道每节车厢长15m.在行驶途中,他又测出了自己通过路边1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的时间为15s。求:
(1)火车的速度;
(2)当火车以这样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又测出了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0s.则大桥的长度是多少?此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

25.(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d)、(e)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3)实验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写出一条即可):
(4)小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不沸腾,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26.(6分)如图所示是小磊同学所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

(1)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位置;
(2)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白卡片,则白卡片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实)像;
(3)小磊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能、不能)进行,因为
。
27.(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其目的是 。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出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实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可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将大小如图乙所示的光源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线处,如果此时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A、B、C、D)。

(4)(2分)同学们看了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后,进行了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一定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8. (4分)小莉同学将远视眼镜镜片放在了光源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相当于视网膜),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远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视网膜”上的像变模糊了。
请回答:此时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面(填“前”或“后”),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源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靠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结果表明:远视眼镜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可见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
(凸/凹)透镜。
29.(6分)在探究海波和烛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烛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1)在海波和烛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该晶体的熔点是 ℃;
(2)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选填 “固”或“液”);
(3)两个实验小组分别选择了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选择装置 好,这是因为
。

(4)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
30.(4分)根据活动5.6: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请你回答:
1.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的依据是公式
2. 你选用的器材是:纸锥、刻度尺和
3. 根据下列步骤,请你在下面方框内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测量纸锥的下落速度(2分)
(1)实验前要测量出同学的身高,作为“纸锥”下落的高度s,记录在实验表格。
(2)一位同学把30~50厘米长的刻度尺平放在自己的头顶,另一个同学按照这样的高度自由释放“纸锥”,同时开始记时,记下“纸锥”落地时所用的时间t,记录在实验表格。
(3)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4)根据公式计算出“纸锥”三次下落的速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31.(6分)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在图的坐标中画出s-t图像。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4.7
|
9.7
|
14.8
|
19.6
|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20
|
40
|
60
|
80
|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3.6
|
7.1
|
10.8
|
14.4
|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3.4
|
6.8
|
10.2
|
13.6
|

(2)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小明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_(大/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4)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