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一中高二生物11-12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40×1.5=60分)。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w.w.w.k.s.5
u.c.o.m w.w.w.k.s.5 u.c.o.m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2.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淋巴
C.w.w.w.k.s.5 u.c.o.m w.w.w.k.s.5 u.c.o.m消化液 D.组织液
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4.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w.w.w.k.s.5
u.c.o.m w.w.w.k.s.5 u.c.o.m

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地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
.w.w.k.s.5 u.c.o.m.w.w.k.s.5 u.c.o.m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7.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8.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9.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生,会发生的现象是( )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10.与人体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不大的激素是 ( )
A.性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1.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12.某人的甲状腺因病被切除,如不补充相应的激素,将会出现的症状之一是(
)
A.体温升高 B.耗氧量下降
C.心跳加快 D.食量大增
13.下列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
)
A.甲状腺 B.垂体
C.性腺 D.胸腺
14.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转化产生 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脂质
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15.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代表生产者,6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②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植物的茎在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很少,细胞分裂快
C.幼嫩的细胞比老一些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
D.生长素与子房发育成果实有关
17.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1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素能延迟叶片衰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阻止叶片中营养物质外运
B.能阻止蛋白质水解酶的产生
C.能阻止核酸水解酶的产生
D.能促使叶片中的其他色素转变为叶绿素
19.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20.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B.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21.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
)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播种量的比例
|
收获种子的产量
|
大麦
|
燕麦
|
大麦
|
燕麦
|
0.2
0.4
0.6
0.8
|
0.8
0.6
0.4
0.2
|
0.2
0.4
0.6
0.8
|
0.8
0.6
0.4
0.2
|
22.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

A.100kg
B.44.5kg
C.25kg
D.15kg
23.把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饲养,小白鼠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将是( )
A.小白鼠减少,青蛙增加
B.小白鼠和青蛙都增加
C.小白鼠和青蛙都减少
D.小白鼠增加,青蛙减少
24.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等外界因素的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26.某人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
)
A.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外毒素
B.中和体内的肉毒杆菌凝集素
C.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刺激机体释放出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27.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脱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28.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在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29.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 )
A.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 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30.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3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32.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33.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34.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35.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中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释放至②中
C.兴奋传递时,②处的组织液含有特异性受体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正电荷
36.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37.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38.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39.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40.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若该计划实施将使该区( )
A.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40分)。
41.( 10分)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据图回答:
(1)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号家兔。
(2)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若④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
。
(3)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
号家兔:若②号家兔出现糖尿,则该兔的尿量将会 ,原因是
。
42.(7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
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
43.(8分)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 和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
组,理由是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于乙组的,理由是
。[
(3)周边居民身体中的有毒物质是通过
富集的。
44.(9分)图1表示北纬50°某地区不同月份母鸡平均产蛋数的波动情况,图2是母鸡繁殖活动的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器官,a、b、c表示相应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
(2)图2中激素a器官丙的名称分别是
、
。
(3)图2中c→甲、c→乙的生理意义在于
。
(4)已知激素a分子为一种多肽,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 ,这是因为
。
(5)从丙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
(填下列序号)。
①1种 ②2种 ③3种 ④3种以上
(6)烷基苯酚是一类洗涤剂,其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类似激素c的生理效应。长期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激素c分泌量 。
45.(6分)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称,他们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他们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
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1)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由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免疫细胞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_______细胞。
(3)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细胞陷阱”,从结构角度看原因是其不具备__________,无法提供HIV增殖的条件。
(4)衰老的红细胞成为_________________,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